07 九月 2014
08 三月 2010
01 一月 2010
学习为了生存
除了华文与好公民外,数学与科学都是以英语传授,英文更不在话下〔别指望以华文教英文〕。从普通话的城镇投入英语的社会,邱碧晴小妹初时肯定是举步艰难。邱碧晴小妹能在小六离校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骄人的成绩,除了邱碧晴小妹自身的优秀资质、努力不懈的学习与坚韧不拔的追求卓越的精神,家长师友的鼓励与协助,还有灵活教学的方式与途径当然也是不可缺的要素。
自內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於十一日十七日在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主持开幕式讲话后,教育界人士、语文专家、家长与学生再次群起对教导与学习华文议论纷纷,尤其是针对抓住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这课题更是见解百出。华文难学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沒有一个明确见地的答案。
不过从邱碧晴小妹这活生生的例子,相信许多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认为,学习与掌握英文比华文简单容易多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出自婴儿潮时代的道地中文”直升机”〔Chinese Educated – 昔时常被受英文教育者谑称为Chinese Helicopter〕,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至大学先修班〔现今的初级学院〕,除了英语一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文学、美术各科各目无不以中文为教学媒介。一週四十课节,英语僅佔八节。撇开英语老师,周边所接触与交往的人都是”讲钞票” 〔英校生把”华语”念成福建话谐音” 钞票”〕。
在这种学习环境成长,对英语的掌握与运用,不论是听、讲、读与写都是支离破碎的。英文听写就是死背硬记,英文理解问答则把整段看似相关课文抄进去,英文作文来来回回不外是那十几个最常见最常用的词彙与句子。在那个年代有几个人会关心中文”直升机”学生学习英文的处境与心理。
首次浸濡於英文的环境是国民服役时期。长官、同僚与下属有华、巫、印与欧亚族,英语是唯一的共同沟通语言。服役期间,一切的公函都是以英文书写。三十个月的军旅生涯,在不规则与支离的英语浪潮中捱过去了。经过两年半的绿色洗礼,英文的认知程度似乎稍稍有提升。
真正的挑战其实是在服完兵役踏入大学门槛开始。选修的是人文科学,不管是那系那科〔除了中文系外〕都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三年大学生活确是艰苦岁月,尤其是第一年根本就是苦不堪言。每晚挑灯夜读,英汉词典翻破了皮,课文里千百英文词字上填满中文注解。一般英校生花三十分钟至一小时阅读的章篇,中文”直升机”得耗上数小时,效率低不在话下,成绩初时实在令人心寒丧气。
熬过原本应是令人羨慕的三載大学旅程,中文”直升机”在英文的应用上总算有板有眼、似模似样。虽然及不上受英文教育者三五不时抛出具爆炸性的英文词彙,遣词用字还是得体,文法结构也正确,写篇简单流利易懂但沒有华丽词藻的文章基本上並非难事。
在职场里徘徊了近三十春秋,间中虽換了几份工作,中文”直升机”不论是听、讲、读或写,无一日不与英文寒暄問暖。反而是中文,除了阅读报章、杂志与书籍,鲜有用武之地。倒是要感激官方推行的”讲华语运动”,还有从中国流入新加坡的移民,”讲钞票”的机会才沒完全消声匿跡。不过,有点必须坦承的是,中文程度已大不如往日风光辉煌,三言两语间参杂了中英文,这不该是双语政策的目标。奈何!
兜了个大圈子,小六离校考试的状元与中文”直升机”的际遇如何攀上关係?是整个生话与学习环境塑造了今日的邱碧晴小妹,是整个现实社会趋势改变了中文”直升机”。
为什么生活环境与现实社会能改变邱碧晴小妹与中文”直升机”对语文的认识与应用?道理很简单 – 生存。
徜若邱碧晴小妹继续留在广州就读,无疑地她还会是个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但对英语的掌握则应是个未知数。假设中文”直升机”是生活在完全以中文交流的单一语文世界里,其英语的深度应还是停留在支离破碎的境界。为什么?生存不是逼在眉睫的问题,沒有必要为了生存而做出震盪性的改变与调整。
一个人若被放置在一个语文全异的世界里,除非既聋又哑,否则假以时日必能以当地语文与当地人沟通。因为生存沒得选择。
学习一种语文有林林总总的竅门,正确地掌握一种语文却沒有一蹴而成的捷径。学习是要付出最基本的代价 – 时间与精神。
25 十二月 2009
草的随想 - 生命力
草在植物群里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体。但是草的生命力卻罕有的非常頑強。
只要有土与木加上水的地方都能長出草來。即便是堅硬的岩石,人造的石灰板地,枝枒參差綠葉繁茂的喬木,枯黃殘萎無气無息的老樹,只須些許的生命泉源—水,草都有辦法冒出頭來迎向陽光。
在炎炎渴水的烈日下,草會變的枯黃失去光澤,使大地變的蕭蕭無生机,可是只要點滴甘露,草又會青蔥般覆蓋在遼闊的大地上,讓大地再次充滿生气。
在暴風狂流的吹襲下,不論是高入云霄的巨木還是丈來長的壯樹,都可能被連根運到數里之遙成為殘枝斷木。可是草還是緊緊地盤附在地表上,讓生命繼續茁長。
嚴冬里的漫天雪花,會把翠綠的大地變成白茫茫的雪原,生命呈現片片空白,大地了無生机。可是驕陽一現,冰消雪散,草又重見天日,為萬物帶來生机。
炙夏野火由平原到山坡,一坡又一坡,一山復一山,把綠草燒烤的焦黑成灰燼。可是在輕風微雨的滋潤下,草又重新長起來,綠了平原,青了巒山。
連綿不斷的滂沱大雨,暴漲狂升的長河大海,把綠原變成汪洋片片。不管是混濁還是碧藍的水鄉,水退土現,草又再次蔓延開來,讓生命輕踩大地散發迷人的璀燦光芒。
山崩土瀉泥流能無情的把綠草深埋在沙石下,使大地滿目蒼涼慘不忍睹。細嫩的草身卻能不屈不撓穿石破土,冒出地表吸納天溫地气,讓大地蓬勃重生。
人与草無异,同樣的渺小。人何嘗不是草,在遼闊的天地間, 一樣微不足道。人如草一般,在芸芸萬物里,脆弱卻頑強。人和草一樣,在烈日狂風暴雨熾火中茁壯延伸。
從亞歐大陸到美非澳大洲,人在天搖地幌山塌水漫的天災里掙扎求存,在鐵蹄烽火流彈的蹂躪下苟喘求生。不論是多惡劣的環境多苦難的空間,人在堅強的毅志力支撐下,總能在災難中站起來,走出一條康庄大道,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光輝的經典。
但人与草之間愛恨交織。人不停地又拔又鏟又燒,意圖把草赶盡殺絕,空出土地讓自己立足衍生。可是在人不經意間,草就從裂隙縫口中低調卻強悍地擠出身來。不管人願不願意,草還是在人的身邊腳下繼續生存下來。
人來到鄉間野岭,看到連綿油綠綠的青青草地,頓時心曠神怡。躺在柔柔的綠茵上,身舒心暢什么煩惱都到九霄之外。即便是家居簡宅,人總會想把綠草置於怡目之處,使泥牆磚壁看起來不太枯燥乏味,讓木門玻璃窗內更有家居的气息。
有水的地方有草,有水的地方有人。有草的地方也有人,有人的地方也有草。人与草無法切割。可是在被人遺棄的荒蕪廢墟里,草卻還默默地覆蓋了無人煙的角落。終究草胜人一籌,只要有可生存的空間,草都不會嫌棄。